這部紅翻天的國片,據說叫好叫座,連樂聲都為了他撥出千人大廳,不去支持真是說不過去。
這是一部,我記憶中,將感情例外拍的浪漫的國片,
很浪漫,又很寫實,所以能感動,你幾乎覺得這是可能發生在自己生命的美麗,
片子是以80年前,一個日本男子對恆春女孩的不捨與愛,所寫下的七封情書穿插,
片頭曲很美,畫面顏色也很浪漫....
這部片很成功的元素,是音樂,是趣味,以及每個人心中存有的那份真心。
要論寫實,很多國片都主打寫實,但以往的國片偏好寫實黑暗,
彷彿真有什麼幸福的際遇或感受,就太不寫實了,
但沒想到觀看者反倒是因為陰鬱過頭而感到不真實,因此只將他歸於藝術片,
就是那種看來分析導演思想,社會關懷,拍片手法的片,而非看來感到喜愛感動的片。
以音樂來說,這部片不是像海上剛琴師那樣,穿插很多不同配樂,
也不是像想像中的,放一些很特別很有特色的很高檔的音樂,
其實曲子不多,我有印象的大概四五首而已,而且大部分是流行樂,
但是很能浸透觀眾的心,因為鮮明,又恰當,一點都不譁眾取寵的,襯出故事的顏色。
趣味是來自寫實功力,讓電影院笑聲連連,也是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,
台灣有自己的地方文化,這些文化不高雅也沒有千年傳統背書,但是卻能表現台灣生活,
那些夾帶粗話但又搞笑的對話,是很多台灣在地人的幽默,
那些在這些粗話背後的真心與愛,是很多人都有共同感受的力量,
這就是文化,只有我們瞭解這樣的表達與這樣的心,
這就是我們的幽默,我們的寫實,我們的生活。
我會想像,如果看到一模一樣的片,是外國人拍的,還會不會感動?
這樣的東西,是不是足以讓別人看見台灣的美好?
我想我會。
這是有溫度,有真誠的片子,即使是不同文化的人,也能感受到"心"吧,
我喜歡這樣用自己的方式,呈現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生活,以及相愛。
裡面有郵差,有議員代表,有賣小米酒的業務,
有流水席,有花車表演,有很有力的台語對話,有不能大方相愛的第二春,
有老人拉月琴,有一片很美很動人的海,這些都是很台灣的元素,
拼湊起來,就像是家了。
浪漫的地方,其實我覺得不全是愛情,
因為愛情的表現有點淺,
反倒是人與人間的觀照與愛,心與心界線的淡化,是最浪漫的。
劇情的部份,有些安排還是落於老套,
譬如女主角送琉璃珠的橋段就顯得很刻意(雖然真的提昇了銷售量),
男女主角在一起的關鍵也有點莫名奇妙,反倒有點破壞浪漫,
或者是最後唱歌的情節安排,有種全家大團圓感,好像....不夠特別。
不過最近看到新聞說,因為海角七號,小米酒跟琉璃珠都大賣,真的非常開心,
我希望藝術和電影,不只帶給人心靈的滿足,
更能讓人接觸瞭解自己的文化,讓人知道這裡的人和地有多美,
提昇觀光的效益,讓更多人也愛這裡。
最後來個本片最有活力之歌~無樂不作。